尚美景观艺术

百科资讯 >>> 首页 >>> 景观百科
百科资讯
景观百科
行业资讯
公司新闻
设计案例

园林的概念及园林产生的意义

编辑:www.njl163.com 上传:2019/10/28 阅读:

园林景观按基本成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景观,一类是人造景观。自然景观有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等,人造景观包含铺地、墙体、栏杆、景观构筑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层面的追求,对美观性和艺术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人造景观的处理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掌握人造景观的材料使用、施工工艺及构造手法,在园林景观营造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园林

一、园林产生的意义

人为万物之灵,自我意识强,心理思维复杂,具有较强的改造环境的能力,且根据自己的目的去改造。园林的产生便是人类改造环境的一个方面。中国最早的城市产生于殷(公元前11世纪,盘庚迁都后商改为殷)。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们根据自然规律,利用自然物质创造出来的一种人工环境。城市的产生,使人们不满足于受地域的限制而生活在一地的自然环境之中,希望在城市之中即可体验到大自然的山山水水,渴望与大自然交流,即心理(精神)、生理(物质)交流。城市的产生还使人们不满足于仅有社会生活的喜怒哀乐,希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与大自然对话,于是产生了园林。中国园林产生于殷末周初,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基于感性而又充满理性的刻意追求。在园林艺术中,将文学、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融入大自然中,创造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所以,任何一座园林都是人们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满足之后的精神文化追求的产物。这便是园林产生的意义。因此,园林是在人类发展历程中城市产生之后,改造环境、弥补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造的“第二自然”。园林在任何时期都充当了这个角色,才会延续、不断发展。

园林绿化

二、国林的概念

我国的造园历史源远流长,从古代股周时记载之“囿”和诗经所咏之“园”,经过魏晋、隋唐,到明清时代,逐渐成熟,并形成自己独立的体系,鹤立于世界园林之林,被喻为世界造园史上三大派系之一。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不断变化及绘画艺术、文化艺术的发展,园林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充实和提高。由朴素的囿,逐渐发展到建筑宫苑、写实自然山水园林、写意山水园林,至明清时代高度崇尚自然,形成“天人合一”、“反璞归真”以风景为主的包涵多种艺术的自然山水园林,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内容和形式也在发生变化。

“园林”一词在古籍及诗词中屡见不鲜。西晋张翰的《杂诗》中记有:“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青条若总翠,黄花如散金…”之句。东晋陶渊明在《悲从弟仲德》中有“阶除旷游迹,园林独余情…”之句。明代计成著的《园治》书中,多次用了“园林”一词,如园林巧于因借”,“园林书屋,一室半室,按时景为精”等。唐宋之后,诗中“园林”一词更是常见。如唐代白居易有“同为慢步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天供闲日月,人借好园林”等。这些古人诗文中所谓的园林多半是泛指当时的私人花园或自然风景的局部。现在“园林”一词的应用在含义上比以前广泛。正如余树勋前辈对“园林”一词的解释为“在城市建设中,凡是借靠植物改善环境的地方一律可以称为园林”。这种改善包括城市环境美的改善和城市生态条件的改善。所以园林的外延扩大了,既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公共使用绿地,又包括居住区、工矿区、机关学校、休息疗养区等专用绿地。

园林艺术

由此看来,“园林”一词随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用适用范围。园林的概念定为“在一定地域上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它包括了自然要素的山水、动植物和人工要素的建筑处理。所以在园林中既保留着自然美,也具有整体环境的美感。同时,园林又是一种立体空间综合艺术品,是通过人工构筑手段加以组合的具有树木、山水、建筑结构和多种功能的空间艺术实体。为了形成浓厚的意境氛围,园林创作不仅运用自己的艺术手段,还要借用文学、绘画、书法、雕塑等其他门类艺术的手段及原则。这就决定了在园林中需要表达出的理性精神和诗情画意。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jl163.com/article/4.html
上一篇:什么是景观设计?它是一门基于科学认识的应用艺术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阅读
返回
顶部